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欢迎登录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信息网 咨询电话010-53518781-8003
农经所内部期刊下载
服务信息
联系我们

我国农业当前面临的巨大转变


作者:qdq 来源: 日期:2016-3-8 11:50:01 人气: 标签:

 

我国农业当前面临的巨大转变

 

 

2015916

 

    我国经济建设正在全面协调地进行工业化、信息化、城市化、农业现代化建设。农业现代化当前正面临着发展方式的巨大转变。

    我国农业生产经营制度,自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就进行了重大的改革,按照农民的意愿,取消了人民公社制度,政社分开,成立村的社区合作组织;把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开来,坚持土地集体所有,长期承包给农户经营,建立以农户经营为基础和社区集体经济相结合的有统有分的双层经营作为基本的经营制度(实际多数村社没有什么集体经营的企业,只起土地管理、发包、监督承包经营的作用),集体森林也承包到户经营;鼓励农户发展多种经营,发展非农产业(主要是乡镇工业);以集体经济为主,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和多种经营方式;取消统购、派购,发展商品经济、市场经济;允许农民在各种产业间、地区间、城乡间流动转移和入城务工;让农民在发展乡镇企业的基础上,建设小城镇,改革城乡隔离制度;增加对农业的投入,取消农业税和农业特产税,给农业以多种补贴;发展外向型经济;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的多种分配制度,允许一部分人和一部分地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等等。通过这些改革,充分调动了农民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多头发展生产,使农村出现蓬勃发展,欣欣向荣的局面。近年来,又进一步提出,把土地的承包权和经营权分离开来,稳定承包权,放活经营权,在土地承包确权、登记、颁证的基础上,让经营权可以依法、自愿、有偿流转,可以转包、入股、出租、互换、转让,便于扩大经营规模,建立各种形式的规模经营、合作和联合经营,利于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应用较先进的科学技术,提高效益,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农业走向现代化。

    前段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效,粮食连年增产,农林牧副渔各业蓬勃发展,有2.6亿农民转向非农产业,农民生活大为改善,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城乡关系出现新的变化,促进了全国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

    但是,随着形势的变化,也遇到新的问题:(1)农业分户承包经营后,形成分散的小生产状态,不利于机械化和新科技的应用,浪费劳力和资源,生产成本高,效益较低,难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农民的收益。目前,我国粮食、大豆的价格都高于国际市场价格,缺乏竞争能力,不适应社会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2)随着农业劳动力的大量转移,农业劳动力的供给,由过剩走向短缺。而农业规模小,难以实现机械化和使用较先进的新科技,以致农业效益差,劳动生产率低,农民收益少。越是这样,劳动力就越要离开农业,农业劳动力就越短缺,变成“老头农业”、“妇女农业”。要使农业提高效益,提高劳动生产率, 获得较好的赢利,就要转向以资本代替劳力,改善生产条件,实行机械化、信息化和使用其他科学技术,就必须改变分散的小生产状态,发展农业规模经营,使其经营者的收益达到或略高于进城务工平均收益的水平,务农劳动力才能稳定。(3)由于经济发展、人口增加,对农产品需求的数量大、要求质量高,农业生产的粗放方式, 对自然资源的消耗过大,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加重,资源透支,污染严重,对生态破坏很大,使生态环境恶化,难以保持持续发展,面临重大的转折关头。因此,农业发展方式必须实行如下儿方面的转变:

    第一,改变农业的粗放生产状态。要增加投入,搞好水利建设,扩大灌溉面积,同时推广节水技术;要改良土壤,改良盐碱地,建设高标准农田(包括高质水平梯田),减少中低产田;要全面应用新的科学技术,推广信息化,提高科技在农业生产中的贡献率;要推进农业机械化,完善农村交通运输,提高生产能力,延长农业的产业链条;要扩大生产门路,深入开发山区、草原、海洋,进一步发展林、牧、渔(特别是远洋渔业)等各种产业;要加强对农产品的安全监督检查。总之,要努力发展精细、高产、优质、高效、安全农业。

    第二,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系。要进一步搞好承包地经营权的流转,完善土地市场,通过经营权的转包、入股、出租、互换、转让等方式,实现适度的土地规模经营,以便于实现机械化,更好地使用新科技,搞好经营管理,降低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经济效益。要多方支持发展种田大户、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业合社、委托经营等各种形式的合作与联合(包括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民),特别要发展以有实力的经济实体为龙头、联合各有关部门实行一条龙经营的、把企业和农民结成利益共同体的产业化经营集团,以此建立起新的农业生产经营体系。搞活农村金融,发展合作金融组织,加强对农业经营组织的各种服务。这些都要靠农民的自觉自愿,要尊重农民利益,要随着经济的发展而自然成长,绝不能违背农民意愿靠行政手段加以强制,绝不能损害农民利益。欢迎倡导城市的企业和科研单位到农村去帮助农民创新生产经营体系,但要防止一些单位到农村占地搞损害农业和农民利益的经营,或者把农民变成雇工;防止把土地非农化。必须看到,我国由于人均耕地少,经济发展不平衡,历史传统影响很深,农民承包地经营权即使顺利流转,各地(特別是山地和贫困区)仍将会有大量的土地独户经营。对这种小农户,不能强行消灭,也不能歧视,应该对他们建立完善的产前、产中、产后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如水利、科技、种子、农机、运输、加工、销售、金融、土地委托管理等,使他们与大市场及现代科技联结起来,扩大经营规模,提高经济效益,增加收入,改变分散落后状态,

    第三,加强农业生态环境建设。极力保护和节约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发展循环产业,提高资源利用率;努力发展水能、风能、太阳能、沼气等,多方利用可再生、清洁的自然能源;广为植树造林,提高森林覆盖率,增加植被,加强山区、草原建设,发展优质人工草场,增加良种牲畜;降低能耗,防止和减少废物排放,淘汰高耗、高排及污染企业,減少化肥、农药、塑料用品对土质的损害,多施有机肥,减少和消除对土地、空气和水资源的污染;对己受污染的水资源、土地和空气要努力治理,大规模整治水土流失、沙化、石漠化;过去开发不当的,坚决退耕还林、还草、还牧、还湖;发展生态农业、旅游农业、观光农业、特色农业;保护野生动物,做到人与自然协调和谐持续发展;严惩破坏生态的单位和人员,把生态建设作为考核的主要指标,使农业生态环境趋向好转。

    第四,培养新一代农民。农业生产经营的主体是人,有新的生产者才能营造新农业,新的农业也会造就出新的生产者,两者在互相结合的实践过程中相互促进。要加强对农民的教育,提高他们的文化水平、科技水平、增加对市场经济的知识、学会对现代企业的经营管理和对现代农业生产的操作。通过学习与实践,锻练成为有文化、有经济头脑、有科学知识、有生产技能、有经营管理能力的新一代农民,成为现代农业生产的主人。

    有人说,中国农业效益低的根本原因,在于农田大多用于种植效益不高的粮食,主张放弃以粮食生产为主,大量进口所需的粮食,把农田改种效益高的经济作物,或用于非农项目,以增加收益。这种意见是不能接受的。中国是人口众多的大国,吃饭问题是个生死存亡问题,饭碗如果卡在别人的手上,就得听命于人,就不能保证国家的独立自主。我国有13亿人口,需要的粮食数量惊人,对世界粮食市场压力很大,难以供给;也会给一些缺粮国家造成严重打击;国际粮食市场一旦发生波动,我国经济就会受到巨大的震动;大量进口粮食,运输也是一大难题。因而,只能靠中国人自己种粮养活自己。如果发展适当的规模经营,推广精细农业,提髙科技术水平,实行农业机械化,搞好经营管理,就可以增加粮食产量,降低生产成本,提髙经济效益。这是许多国家的实践经验所证明了的。

    要实现上述四方面的转变,政府财政必须增加对农业的资金投入,农村的资金应用于农业和农村建设,发动城市的企业到农村去搞好农业;城市应在资金、科技、人才、农业生产资料、农产品运输、加工、销售、对外联系等方面支援农业;科技部门要加强农业方面的力量,多方帮助农业发展;大力发展农村教育文化事业;各级党组织要加强对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领导,协调各方面的力量,深入细致地做好工作。这需要多方面协调、作艰苦的努力,而且要经历很长的时间,估计要到建国一百周年,才能完成这一根本的转变。

 

                                  (作者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

京ICP备16014262号 Copyright @ 2016 北京绿郎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农展馆北路农业部北区16号楼 邮编:100125